中国建材市场协会钛材料生产与应用分会欢迎您!
  
聚焦钛业
    
我国建材发展新形势 钛材料建筑前景广阔
来源: | 作者:付一江 | 发布时间: 2022-06-29 | 79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【钛材料讯】建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、作为人民改善居住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根本、作为国防等战略产业发展的根基、作为远未达标的城镇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支撑,建材工业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在产业结构矛盾和市场动力转换的双重压力下,必须转向和加快高质量发展。

 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,经济结构正在深度调整,建材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政策、市场环境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叠加影响下,长期以来配套国民经济调整增长所形成的、以规模数量型增长为特征的建材工业体系正面临新的转折。建材工业进入了传统产业转型攻坚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青黄不接的结构调整攻坚、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并举的“三期叠加”新业态,自身结构性矛盾及市场动力转换双重压力下,建材行业正处于在新一轮调整中寻求新的再平衡之中。

  当前建材工业的产业规模、产业结构是长期以来配套国民经济增长,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所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,对投资依赖程度很高。2011年以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不断下滑,投资结构亦发生相应变化,基建领域投资比重下降。与此相对应,2014年前后,建材各产业基本进入产量增长拐点,投资对行业增长的驱动作用明显弱化。与此同时,伴随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,光伏、电子、汽车等新兴市场对行业增长的助力支撑作用逐渐显现。由于新的市场正在培育过程中,且容量有限,尚难以消化投资变化引发的传统建材产品供给过剩问题,产能过剩、需求不足成为建材行业所面临的突出矛盾。而在出口市场方面,自2013年以来国际建材贸易市场总量基本没有增长,在国际贸易环境趋紧、新兴国家对我国传统建材优势市场的冲击增强的环境下,出口对国内建材产业的拉动作用逐步弱化。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显示出驱动建材行业发展动能正发生根本性转变。

  受发展动力结构变化影响,建材行业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迹象明显。2013年前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、建材工程建设和建材机械领域营业收入等先行指标低位波动,2016年前后出现下降。与之相适应的建材行业产业市场需求同样进入平台期,并呈现缩减调整态势。至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经比最高年份的2017年减少了近2000家,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同样比最高年份的2016年下降15.7%。水泥、建筑陶瓷、砖、瓦、防水材料等与房地产及基建领域相关的产品产量2018年均出现下降。其他相关产业有关指标变化也呈现相似特征,不再赘述。总体分析,与高投资增速匹配建立的传统建材行业体系出现了产能过剩,且成为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首要因素。

  据悉,铝合金建材在建筑、交通运输及电子电力三大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,应用占比合计超过60%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1年全国铝合金建材累计产量为1068万吨,比上年增加了104.4万吨,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4%;月均产量为89万吨。

  由于钛的轻量、耐腐蚀、不变色、环保、后期维护成本低等特性,使得它在建筑行业中有很大的应用潜能。近期,由中国建材市场协会钛材料生产与应用分会、淮安钛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启动了《建筑装饰用不燃级钛饰面板》标准制定工作,据了解,“钛饰面板”具有减碳净化的作用,根据试验数据显示,当本产品使用于建筑物外墙时,利用光触媒技术,钛板表面的氧化钛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产生反应,生成两种具有强大分解力的活性氧。这种活性氧可以有效氧化大气污染物质氮氧化物,100㎡相当于27块网球场绿地的净化能力,可以去除约80台普通轿车尾气排放出的氮氧化物量。在隧道中使用本产品后,隧道中的空气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,污染物NO2平均降低为34.5%,CO2平均降低为39.2%。铺设本产品的街道,在理想的天气条件下,污染物减少了约45%,自然条件下,一般能减少约19%。

  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生产线规模为300万m2,实际产销量约3000万㎡/年,主要分布在江苏淮安、陕西宝鸡、四川攀枝花、贵州遵义以及新疆、沈阳等地。我国钛建材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,虽然还落后日本等先进国家,但我国在大基建的大环境下,钛建材前景广阔。有专家预测,钛建材将部分替代铝建材在内外装饰、屋顶、结构件等建筑中的应用。


  
行业应用
高端访谈